400-921-0099 136-3650-1352
德邦基金
|
德邦证券
|
账户登录

2014基金子公司:逐鹿大资管    “量膨胀”转向“质飞跃”
新闻资讯 > 行业动态

2013-12-31

来源:中国证券报

 

一波几近贴身肉搏的跑马圈地潮后,资产管理行业的新贵——基金子公司们开始优化旗下的业务结构。

  以汇添富基金为例,在日前绿地集团增资扩股项目中斥资22.5亿元参与的宁波汇盛聚智投资合伙企业背后,就有汇添富资本管理公司的身影。作为宁波汇盛聚智的合伙人,汇添富也成为业内首家参与国企改制、首家推出PRE-IPO项目的公司。在业内人士眼里,汇添富此举具有非常重要的行业标杆意义,为基金公司的资产管理业务拓展提供了新思路。

  这或将意味着,历经2013大鸣大放的粗放式扩张后,2014年,资产管理行业的竞争或将从的膨胀转为的飞跃。银行、信托、券商、保险、基金等各方诸侯在资管业务上的争霸战,或将从简单、低效率地争抢客户资源转变为长远战略布局和业务能力的比拼,寸土必争的红海之战或将被逐鹿远景的蓝海竞争所取代,有长远布局能力者将成为最后的胜利者。

  新贵锐气十足 群雄逐鹿大资管

  今年以来,基金子公司等资产管理行业新贵的快速崛起,极大地冲击了资管业务的传统格局,将此前由银行、信托等称霸的理财市场演变成五强争雄的新格局。

  以基金子公司为例,据公开资料不完全统计显示,目前已有57家基金公司成立子公司,占基金公司总数的六成以上。历经2013年的快速扩张,基金子公司的资产管理规模也实现飞跃,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的公开数据,截至20139月底,共有41家子公司开展特定客户资产管理业务,管理规模约为4600亿元,其中主要为专项资产管理业务。有业内人士乐观估计,明年基金子公司的资产管理规模有可能突破万亿元大关。

  某基金子公司负责人向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,基金子公司的快速扩张,得益于政策红利和更为灵活的业务策略。此前,监管层对信托、券商的部分资产管理业务进行了限制,但基金子公司作为新生事物,则并未受到影响,这为基金子公司拓展业务提供了隐性的政策红利,也是基金子公司资产管理规模今年突飞猛进的主要原因。而借助政策红利的优势,基金子公司们实行了相较于信托、券商等更为灵活的激励政策,从而吸引了大量人才和项目的集聚。

  一方面,是生存的压力,迫使基金子公司用各种手段快速扩张;另一方面,大家都知道政策红利不可能持久,那就必须在红利消失前尽可能多地拓展业务。可以说,是政策优势和生存压力的并存,才造就了基金子公司的繁荣。该负责人说。

  同样快速崛起的还有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和券商资管等。在今年保监会发布《关于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开展资产管理产品业务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》后,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真正意义上加入了资产管理行业的角逐中,其资产管理规模也在今年实现快速扩张。保监会保险资金运用管理部副主任曹德云1219日透露,目前已发行的保险资管产品累计6333亿元,其中债券类、股权类分别占到86.7%9.1%。同样因政策松绑,券商资产管理业务规模迅速膨胀,2011年规模仅为2819亿元,2012年为1.72万亿元,目前其规模已逼近4万亿元,但其中通道业务约占8成。

  分析人士认为,伴随着资产管理行业的各种政策壁垒逐渐消除,原有的资产管理行业格局必将被打破,无论是基金、券商,还是银行、保险,其业务范围都将大幅度拓宽,形成互相渗透、同台竞争的局面,这将在未来搭建一个大资管的新架构。而无论是基金子公司的快速扩张,还是保险资管、券商资管的大踏步前进,都表明大资管所能容纳的资产管理规模可能比市场预计的还要大,因此,摒弃同质化业务的红海之战,追求差异化竞争的蓝海战略,或将成为未来大资管发展的方向。